长期以来,激烈的价格战持续挤压利润,成为快递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今,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与行业共识逐步凝聚,快递业正释放出告别价格战、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积极信号。多方人士认为,行业 “反内卷” 需各方协同发力,彻底扭转 “以价换量” 的旧逻辑,真正转向 “以质取胜” 的新赛道。

核心区域率先破局,多举措推进 “反内卷”

2025 年,“反内卷” 成为快递行业的核心关键词,政策引导与行业行动双管齐下,推动变革落地。
  1. 政策定调,监管强化:7 月,国家邮政局先后召开党组会议与快递企业座谈会,明确反对 “内卷式” 竞争,提出将通过完善市场制度规则、依法依规治理等方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 核心区域率先涨价:政策落地后,浙江义乌率先打破低价僵局,将区域快递最低价从 1.10 元 / 单提升至 1.20 元 / 单;随后广东跟进,广州、佛山、深圳等城市明确 0.1 公斤快件发货价不低于 1.4 元 / 单,较此前上涨 0.4 至 0.5 元,标志着 “1 元发全国” 的低价抢市场时代逐步终结。
  3. 行业整合优化产能:除了价格调整,行业还通过并购重组优化结构。2025 年 7 月,申通快递公告拟收购丹鸟物流 100% 股权,成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第一单”,有望通过整合优质资产提升产业集中度,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4. 保障一线快递员权益:价格战的直接受害者 —— 一线快递员,也迎来权益保障措施。极兔快递签署行业首份全网平台算法与劳动规则协议,明确派费直达快递员,且每单派费不低于加盟商单均派件收入的 25%。杭州某快递网点负责人朱先生表示,这一举措能有效避免快递员收入被层层截留,稳定基层队伍。
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制造业,电商快递行业份额集中、产能调节灵活、价格管理有先例,其 “反内卷” 进程或具备更高确定性。

良性竞争道阻且长,多重挑战待解

尽管 “反内卷” 已迈出第一步,但从低价竞争转向良性发展,行业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1. 政策覆盖不均,非核心区域低价仍存:目前政策监管主要集中在义乌、潮汕、深圳等核心区域,效果显著,但郑州、武汉、成都及河北部分城市的低价竞争依然严重。以郑州为例,部分快件价格低至 1.15 元 / 单,与义乌调价后水平相近,却未受到足够关注。业内认为,“反内卷” 需长期、大范围推进,才能彻底根除低价顽疾。
  2. 商业模式同质化,差异化优势难建立:主流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商业模式高度趋同 —— 依赖电商件、轻资产扩张、靠规模摊薄成本,基础服务层面几乎无差异,均停留在 “寄得出、送得到” 的基础需求,时效与服务标准相近。浙江某快递公司负责人坦言,行业技术门槛较低,自动化分拣、干线车辆等硬件易复制,导致企业难以建立独特竞争优势。
  3. 价格传导与末端管控风险: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若总部无法将涨价收益有效传导至末端网点,加盟商仍可能为保客源低价抢单;部分物流专家进一步担忧,即便总部统一调价,网点也可能通过 “回扣”“暗补” 等方式 “明涨暗降”,甚至 “倒贴” 维持客户,导致 “内卷” 难以真正终止。

多方合力是关键,推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

要彻底解决行业 “内卷” 顽疾,需政策、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重塑。
从政策引导层面,专家建议从三方面发力:
  • 法律与规则兜底:除依据新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低价倾销外,还需出台快递员参保、规范网点 “以罚代管” 等细则,从制度上保障行业健康运行;
  • 引导企业拓展新空间: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快递企业向 “下乡、进厂、出海” 延伸,布局冷链物流、仓配一体化等价值链上游领域,摆脱对低价电商件的单一依赖;
  • 推动行业标准升级:通过制定差异化服务标准,引导企业从 “拼价格” 转向 “拼服务”,比如针对高时效、高附加值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建立多元竞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