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递行业告别价格战、迈向理性竞争的转型关键期,政策层面再添新动能。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加快推动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智能、高效寄递网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以智能化、协同化为核心的蓝图。这一部署不仅呼应了此前行业反
“内卷” 的转型需求,更推动数智技术在物流场景深度落地 —— 在曾见证古丝路繁华的甘肃,自动化分拣、无人配送、智能驿站等技术已生根发芽,构建起贯通城乡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为经济循环注入新活力。
“加快推动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智能、高效寄递网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以智能化、协同化为核心的蓝图。这一部署不仅呼应了此前行业反
“内卷” 的转型需求,更推动数智技术在物流场景深度落地 —— 在曾见证古丝路繁华的甘肃,自动化分拣、无人配送、智能驿站等技术已生根发芽,构建起贯通城乡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为经济循环注入新活力。
数智破局:打通城乡物流 “毛细血管”
长期以来,东中西部快递行业发展不均衡是突出痛点。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8 月,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 74.0%、15.5%和
10.5%,业务量比重为 71.4%、19.4%和 9.2%。但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业务收入与业务量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 0.3 和 0.5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数智化基础设施对 “快递进村” 的强力支撑。
10.5%,业务量比重为 71.4%、19.4%和 9.2%。但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业务收入与业务量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 0.3 和 0.5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数智化基础设施对 “快递进村” 的强力支撑。
在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快递驿站经营者何禧鸿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19 年他初涉行业时,驿站日均单量仅 200 余件,甚至难以覆盖成本;随着
“电商西进” 战略推进与区域物流网络完善,如今日均单量已突破 700 件。这一转变的核心,是甘肃构建的 “县级分拣枢纽 — 乡镇服务站 — 村级服务点”
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以极兔速递为例,其甘青宁区域已实现瓜州村镇 90%以上覆盖,2024 年全省更统筹 3155 万元县域资金,建成 86 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5905
个村级服务站,打造 16 个客货邮融合样板县与 485 条示范线路。
“电商西进” 战略推进与区域物流网络完善,如今日均单量已突破 700 件。这一转变的核心,是甘肃构建的 “县级分拣枢纽 — 乡镇服务站 — 村级服务点”
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以极兔速递为例,其甘青宁区域已实现瓜州村镇 90%以上覆盖,2024 年全省更统筹 3155 万元县域资金,建成 86 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5905
个村级服务站,打造 16 个客货邮融合样板县与 485 条示范线路。
物流网络的贯通,不仅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寄递服务,更打通了农特产品外销的 “最初一公里”。瓜州县依托完善物流体系,2024 年外销蜜瓜 11
万箱、枸杞及牛羊肉 25 万件,带动农民增收 2600 万元;放眼全省,2024 年 “甘味” 农产品通过快递出陇超 7000 万件,2025
年 1-9 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 28.5%,超 4 亿件的规模印证了数智化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万箱、枸杞及牛羊肉 25 万件,带动农民增收 2600 万元;放眼全省,2024 年 “甘味” 农产品通过快递出陇超 7000 万件,2025
年 1-9 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 28.5%,超 4 亿件的规模印证了数智化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指出,“快递进村” 破解了农村商品流通的时空限制,既满足了农村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又通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拓宽销售范围,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则强调,在中西部地区,数智化物流对农特产业发展与居民创收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
技术赋能:攻克末端配送 “最难一公里”
物流末端因成本高、效率低成为行业共性瓶颈,而甘肃地广人稀、聚落分散的特点,更让 “最后一公里” 触达难度倍增 —— 部分农村驿站距网点单程超
30 公里,传统货车往返需 5 小时以上。在此背景下,无人配送、智能存储等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30 公里,传统货车往返需 5 小时以上。在此背景下,无人配送、智能存储等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2023 年,极兔速递嘉峪关市网点负责人郭海英引入无人快递车后,配送效率大幅提升:过去两名快递员需全天配送的 6 个农村驿站,如今 4 辆无人车仅需
1 名工作人员装车,下午出发即可完成任务;敦煌市网点负责人刘军的 3 辆无人车,每车可载 500-700 件快递,通过多线路并行直送,单票成本降低
20%,配送时效提升 2 小时。
1 名工作人员装车,下午出发即可完成任务;敦煌市网点负责人刘军的 3 辆无人车,每车可载 500-700 件快递,通过多线路并行直送,单票成本降低
20%,配送时效提升 2 小时。

智能快递柜则解决了农村取件时间分散的痛点。“农忙时驿站营业时间与居民空闲时间总冲突,快递常滞留。” 郭海英表示,24 小时智能快递柜不仅节省人力,更让居民取件更灵活。这些技术应用正逐步缩小东西部物流差距,赵小敏坦言:“自动化分拣、无人配送让西部快递业务增速赶超东部,技术投入差距加速缩小。”
解筱文也认为,无人车能突破人力与地形限制,智能分拣提升精准度,智能快递柜优化用户体验,三者共同构成西部末端配送的 “数智组合拳”。
解筱文也认为,无人车能突破人力与地形限制,智能分拣提升精准度,智能快递柜优化用户体验,三者共同构成西部末端配送的 “数智组合拳”。
政策层面亦为技术落地保驾护航。嘉峪关市去年出台政策,对邮政快递企业购置自动化分拣、无人车等设备且投资额超 100 万元的,按 5%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
20 万元);阿拉善盟今年 8 月更联合多部门印发《快递智能无人配送车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申请流程、事故处理等细则,推动无人配送规范化。
20 万元);阿拉善盟今年 8 月更联合多部门印发《快递智能无人配送车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申请流程、事故处理等细则,推动无人配送规范化。
转型展望:政策与技术协同破卡点
《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智能化升级路径,要求实现 “入库、仓储、包装、分拣、安检全流程智能化”,并 “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但当前仍有卡点待突破,刘军就提到:“无人车‘路权’不稳定,限制了应用范围。”
从行业转型脉络看,此次数智化升级与此前快递调价形成呼应 —— 前者通过技术降本增效,后者通过理性定价保障利润,共同推动行业从 “低价内卷”
转向 “高质量发展”。随着各地逐步完善无人配送管理规则(如阿拉善盟的管理办法),叠加政策对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持,物流行业正加速迈向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目标。正如赵小敏所言:“无人车、无人机不仅能降本,更能让物流触达更远的地方,这是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转向 “高质量发展”。随着各地逐步完善无人配送管理规则(如阿拉善盟的管理办法),叠加政策对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持,物流行业正加速迈向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的目标。正如赵小敏所言:“无人车、无人机不仅能降本,更能让物流触达更远的地方,这是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