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第十七届食品冷链大会上,一组数据引发行业震动:中国冷链物流业务量上半年达1.92亿吨,同比增长4.35%。而全球每五车冷链货品中,就有一车飞驰在中国的干线上——这个占全球冷链市场20%份额的国度,正在重构国际冷链新秩序。
中国方案:三级节点构建韧性闭环
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已形成独特战略布局:
2500个海外仓网络织就全球物流矩阵
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全国,串联产销集配中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年均增速超15%,激活亚欧冷链通道
“三级节点建设正推动国内外冷链体系深度融合。”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副秘书长宋嘉向《证券日报》指出。以枢纽基地为心脏、集配中心为血管、末端设施为末梢的生态体系,正在通过区块链溯源、AI路径优化等数字技术实现全球联动。
规则突破: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中国冷链的全球话语权取得历史性突破:
主导制定首部国际标准《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要求》
建成零下60℃超低温实验室破解生物制剂运输瓶颈
智慧机场冷联系统在北上广深枢纽落地,货物中转时效提升40%
随着新疆阿拉山口跨境冷链班列突破年运量50万吨,中国不仅输出货品,更输出冷链全程温控+智能报关的跨境标准,带动东盟十国冷链换装效率提升28%。
万亿蓝海:冷链步入创新爆发期
行业正经历双重动能驱动:
技术升级端:
无人机冷链配送在海南试点,单机运力达500kg
上海港投建全球首个全自动立体冷库,仓储效率提升300%
市场扩张端:
跨境电商冷链进口年增速达24%,智利车厘子最快48小时抵华
预制菜市场爆发拉动冷链设备需求,2024冷库新增容量超400万m³
中物联总经济师崔忠付预测:“2028年全球冷链市场将突破6000亿美元”,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的绿色转型正成为关键变量——郑州万邦冷链枢纽光伏覆盖率已达85%,大连港冷链区氢能运输占比突破30%。
温度链上的中国价值
当新疆口岸的智能冷藏车与海南自贸港的冷链无人机在物流版图上交汇,中国冷链的故事早已超越商业范畴。这里既有零下60℃超低温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坚,也有跨越亚欧大陆恒温集装箱的飞驰轨迹。
在全球贸易重构的当口,中国正通过三级节点织网、数字赋能造血、国际标准筑基,让全球生鲜供应链烙上鲜明的中国印记——这不仅关乎万亿市场的争夺,更关乎如何让智利车厘子的鲜甜、挪威三文鱼的肥美,无损地抵达世界每个角落的温度承诺。